我国纺机打开出口大门,40年一直靠实力在奔跑!
40年在人类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只是沧海之一粟。但在我国乃至全球贸易发展史上,过去的40年中,世人见证了一个由全球贸易价值链边缘地带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向国际贸易主要参与者和体系建构者的转变。这其中,我国的纺织机械贸易通过改革开放,抓住了参与全球纺机生产与贸易分工的契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框架下,以内生性技术进步为依托,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出口商品附加值,进而逐步迈向全球纺机贸易价值链中高端。
海外市场从零到181个国家和地区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00年,这期间可以说是我国纺机出口的建设发展期。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外贸体制改革,纺织系统成立了行业的纺织机械与技术进出口公司,一些省市、地区有了对外贸易窗口,部分企业也有了自主对外出口权。从此纺织机械出口数量逐年递增。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纺织机械器材行业经过科技攻关,引进消化吸收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使纺织机械器材产品的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引进技术自主生产的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组、整经机、浆纱机和有关配套装置及器材均已具有了批量生产能力,产品性能水平取得了较大进步。借此机会,中国纺机企业开始开拓海外市场,清花机、梳棉机、细纱机、粗纱机等棉纺成套设备开始进入国外市场。此时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生产和销售的纺织机械产品中,已有30%达到上世纪80年代国际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在1996年~2000年期间,我国纺织机械产品不断开拓新的海外市场,以国际招标中标的叙利亚24万锭棉纺成套设备项目为契机,在巩固东南亚、非洲出口市场的同时,开拓了埃及、墨西哥、秘鲁等新区域,为扩大纺织机械出口打下了基础。
进入本世纪,我国纺机出口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大跨步阶段。在2001年~2005年间,尽管我国纺织机械工艺制造技术与装备有了新的发展,但我国纺机出口一直在5亿美元左右徘徊,不匹配我国快速发展的纺织工业。进入2006年,我国纺机出口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达到12.37亿美元;2007年继续保持增长,超过15亿美元;2008年尽管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但对出口的影响不明显,全年出口达到15.67亿美元;金融危机对纺机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009年,出口回落至12.11亿美元。这期间,我国纺机出口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再仅仅依靠棉纺细纱机“独走天下”。针织、印染设备制造水平的迅速提升,极大地丰富了纺机出口产品的类别,也使纺机出口额在5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这是我国纺机出口有史以来增长最快、出口品种最多的5年。然而,总体而言,“十一五”期间,我国纺机产品出口价格偏低,只赚汇不获利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从2011年开始至今,我国纺机出口进入了调整期,稳中有升成为主基调。“十二五”期间,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国产纺织机械延续“十一五”期间形成的销售势头,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出口金额从2011年的22.45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0.89亿美元,年均增长8.3%。进入“十三五”以来,在我国纺织工业增速降低、内需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持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努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出口业绩,使全行业保持平稳发展。2017年,我国纺织机械的出口到18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34.39亿美元。
什么原因推动出口高速增长?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我国纺机产品出口额总体呈现了高速增长态势。除了开放的国际纺机市场环境与良好的增长机遇等外部因素外,我国纺机企业苦练内功,在装备技术水平上的不断突破提高,内外因素结合才使得高速增长水到渠成。
全球纺织产业向亚洲转移为我国纺机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出台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支持纺织工业的发展,使得这些国家对纺机设备的需求十分旺盛。国内一些优秀的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设立加工厂也有力地带动了纺机出口。在稳固东南亚市场的前提下,我国的纺机设备也逐渐打开了非洲、美洲一些国家的市场大门,我国纺机出口的版图也在日益扩大。
实际上,除去外部因素,纺机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装备产品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出口产品的类别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基础较好的成套设备的机电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同档次的国外产品相比,在性价比上占有优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化纤设备发展突飞猛进,我国纺机企业自主开发和生产的年产20万吨的成套聚酯装置以及日产50吨的抽丝设备,日产100吨、200吨的涤纶短纤成套设备颇受市场好评,在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有了中国化纤设备的援外项目。而我国过去基础较为薄弱的设备,由于国际知名企业的投资进入,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我国纺机产品的国际化配套能力也不断增强,国内生产的辅助装置以及零配件不仅出口给国外纺织企业,一些国际知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商也购买我国的零配件为其主机配套。
伴随我国纺机出口额的逐年增长,我国纺机产品出口的营销网络也正在逐步健全,不少纺机企业在境外主要销售市场都设立了售前售后服务机构,并派专门的技术人员驻扎销售点,工程师进行定期巡回服务,为企业解决设备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这些及时、到位的售后服务不仅赢得了用户企业的信任,同时也为拓展当地的纺机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改革开放之初,申请护照的手续复杂,办齐至少要3个月。而现在,许多国家都是落地签证,只要一通电话或是微信联系,第二天就能赶到。这为我国纺机企业的售后服务效率提升带来了质的飞跃。近几年来,随着对外合作交流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纺机的技术服务普遍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服务方面甚至优于外资企业。”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如是说。
跟上升级步伐发力差异化
改革开放40年来,尽管我国纺机产品出口成绩斐然,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纺机出口仍面临诸多问题。
影响我国纺机出口的一个原因是出口价格。出口价格偏低的问题困扰我国纺机企业多年,经过各方努力,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并未彻底改变。价格优势无疑是我国纺机产品抢占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所在,但是一味地通过降价来争取市场,最终致使纺机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
另一个影响我国纺机出口的重要因素是我国纺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底蕴不足,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产品更新周期长,不能迅速响应市场的需求。从技术创新层面来说,目前我国纺机技术水平与国外纺机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智能化水平上,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制造技术方面,仍需要赶超。从投入上看,我国纺机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明显比国外企业要少,国外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占销售额的8%~12%,而我国纺机行业的总体研发投入只占销售额的1%。
另外,我国纺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投入不足、海外宣传力度不够、品牌效应空洞化、国内出口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品牌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同样严重影响了我国纺机出口。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机出口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进程,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影响我国纺机开拓占领海外市场。王树田在接受采访中谈道:“接下来,我国纺机出口在国内外市场销售中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对于纺机企业来说,出口越来越成为其扩大市场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来看,国产纺织设备还跟不上纺织行业升级步伐,依然有很多发展空间。同时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还要不断努力。”
针对低价竞销对出口的影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导致恶性循环,微薄的利润直接影响了企业技术的提升和新产品的开发。所以,国内纺机企业更应将产品的研发重点放在差异化上,以品质和特色来赢得市场地位和话语权。同时,纺机企业可以选择市场急需,而硬件投资较低,软件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先行开发,始终把握国际纺机的发展趋势,真正树立国产品牌,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